核心提示:30年前,建省辦經濟特區不久的海南,成為全國首個開通全省公共信息網的省份。如今,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,海南在推進大數據和政務信息整合方面,再一次走在全國前列。30年來海南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、成果、亮點,形成可借鑒的“海南經驗”。
為了進一步激發海南信息化發展的時代新動能,凝聚海南信息化發展的時代新動力,生動呈現信息化技術在推動海南發展建設過程中發揮的重大作用,海南工業和信息化廳與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,策劃推出“智變”三十年——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“海南信息化建設發展成果”系列報道。
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將通過報紙、網絡、新媒體及新聞客戶端等全媒體矩陣,以專欄、專版及專題的形式,發揮線上線下融合優勢,全面梳理盤點30年來海南信息化建設發展方面的成績,挖掘講述海南“智變”三十年背后的動人故事,展現新時代數據島、數字島、智慧島、智能島的無限魅力。
2017年11月27日,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稻田盛宴海鮮廣場正式開業。南海網記者 葉俊一 攝
對于任何一個城市而言,旅游市場的監管與服務能力都是游客心中重要的評價指標。而在三亞,隨著旅游設施的不斷完善與接待能力的不斷提升,旅游市場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。以2017年為例,三亞共接待過夜游客1830.97萬人次,比2016年增長10.9%。其中,國內游客1761.69萬人次,增長9.7%;入境游客69.28萬人次,增長54.4%——快速增長的旅游人次在繁榮了旅游市場的同時,也為三亞帶來了監管力量不足、監管覆蓋面不全等困難,聯合監管的高效協同相對難以實現,管理手段依然存在“治多防少”的問題。
基于這樣的背景,在海南省工信廳的大力支持下,由三亞市工商局主導和推廣、由三亞市信投公司建設運營的“三亞市旅游消費數據采集與監管服務平臺”應運而生。
聯網電子秤。南海網記者 葉俊一 攝
從“管好一條魚、半斤蝦”做起
2017年11月27日,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稻田盛宴海鮮廣場正式開業,而這正是搭載了“三亞市旅游消費數據采集與監管服務平臺”、三亞首家全面實行信息化監管的海鮮廣場。那么,所謂的“三亞市旅游消費數據采集與監管服務平臺”到底是什么呢?
簡單來說,這個平臺主要包括一臺電子秤、一部收銀機。但又不同于其他,這里的電子秤與收銀機已全部聯網并接入了監管平臺。
2018年9月25,四川游客王先生和家人來到三亞旅游,并前往三亞水稻國家公園觀光。當天中午,王先生在稻田盛宴海鮮廣場購買了魚、蝦、蟹、螺等海鮮。細心的王先生發現,消費單據上出現了一個二維碼。
其實,這個二維碼正是王先生此筆消費的電子單據。通過聯網電子秤、聯網收銀機,王先生的消費記錄已經實時上傳到了“三亞市旅游消費數據采集與監管服務平臺”。
“我們從‘管好一條魚、半斤蝦’做起,旨在讓消費者的每一筆消費都能夠清楚明細、能夠追溯維權?!比齺喪泄ど叹钟嘘P負責人如此說道。一臺秤、一部收銀機就能解決三亞旅游的老大難問題,就能細致到“管好一條魚、半斤蝦”?這究竟是如何實現的?
三亞市信投公司事業部總經理陳相琳一直負責平臺的開發管理工作,面對這一問題,他笑著點開了“三亞市旅游消費數據采集與監管服務平臺”,指著“數據監管”中的“飄紅工單管理”說道,如同一雙“智能千里眼”,平臺會自動記錄上傳消費者的消費詳情,并將其與三亞市政府制定的海鮮指導價進行對比,若購買價格超出指導價,這一筆消費就會作飄紅處理,同時平臺會立即把工單派發給相應職能部門進行核實處理。
三亞市旅游消費數據采集與監管服務平臺的飄紅處理功能。(網站截圖)
讓管理更加智慧 讓服務更加入心
不僅如此,“三亞市旅游消費數據采集與監管服務平臺”以旅游商戶的誠信體系建設為基礎,以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為依托,還具備用戶監督、聯合執法、全面覆蓋、智能分析等功能特點。
在三亞市工商局的大力推廣下,目前,三亞市旅游消費數據采集與監管服務平臺已覆蓋全市246家海鮮排檔和12個海鮮廣場。在9個多月的使用中,累計實現上傳數據384581筆,海鮮超限價預警飄紅工單61條,完成處理60條,正在處理1條。
作為該平臺的建設維護方有關負責人,陳相琳表示,未來,三亞市信投公司將繼續根據三亞市旅游市場監管需要,結合工商業務不斷改進和完善系統功能,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執法效率,逐步擴大監管范圍,創新信用監管、綜合監管、綜合執法和公眾服務手段,進一步提升旅游市場監管服務現代化水平,讓管理更加智慧,從而更好地為市民游客提供優質服務,給市民游客一個玩得舒心、游得放心、吃得安心的旅游消費環境。
南海網、南海網客戶端三亞9月26日消息(南海網記者 葉俊一)
平臺發現商家超限價銷售,立即作飄紅處理并將工單派至相關職能部門。(網站截圖)